2014年中央政府提出“双创”概念,政府引导基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呈现了“遍地开花”的态势,大型的政府引导基金纷纷涌现。尤其在2015年至2018年之间增长较快,骤增1520家,占总体量的77.51%,增幅约300%。截至2018年10月,全国共有2041家政府引导基金,总募资规模达3.7万亿元,募资目标规模为11.8万亿元。虽然规模如此巨大,但目前的政府引导基金中,政府唱‘独角戏’的居多,并没有发挥出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。
首先,政府引导资金存在普遍闲置现象。实际到位的很多是政府的资金,或者是银行的资金,还没有像市场化基金一样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社会资金。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,由财政部(持股25.95%)、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(持股23.07%)、中国烟草总公司(持股14.42%)、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(持股7.21%)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(持股7.21%)等国企持股,民营资本并没有参与。而这可能是出资人利益不一致导致的。政府引导基金所投子基金是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的集合体。政府为发挥导向作用和产业拉动效果通常不追求盈利,而社会出资人则要求获得财务回报。
其次,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中小科技企业也一直是个难题。目前,保证所投国资的安全是操盘者绩效考核难关,所以很多国有资金偏好成熟型规模企业,但是活跃的中小企业才是真正的科技创新主体。因此,很多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最后就变成了政府的‘独角戏’,并没有发挥出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,资金也没有流向创新领域,而是在低端成熟领域过度竞争。
那么,如何进一步活化政府引导基金?安邦咨询(ANBOUND)的研究团队认为,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:
第一,基金一定要按市场化方式运作。政府引导基金顾名思义是一种基金,而基金是市场主体,就要按照市场化方式去运作,不能仅仅当作是财政资金的延申,更不能强加行政干预。但目前仍有很多引导基金按照事业单位形势设立,责权利不清晰;或通过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的形式过度干涉子基金的具体经营,造成投资决策效率较低。这也会导致管理团队不稳定,决策机制、风控体系建立不到位。
第二、政府要适时退出。政府引导基金本意是由政府出资,并吸引有关地方政府、金融、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,实现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,以支持创业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。政府引导基金更多强调的是产业引导,通过局部让利为市场机构不愿触碰的领域带来融资机会。因此,不能唯利是图,不以营利为目的,应该侧重产业培育,真正起到启动与引导作用。但目前来看,政府引导基金投资、退出存在一定的失衡。据悉,处于种子期的6.41%,初创期的约18.69%,扩张期的达42.30%,成熟期的占31.21%,其余约1.4%。而政府引导基金只有适时退出,才能投入新的子基金,继续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产业引导作用。
第三,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。政府引导基金强调的产业引导,因此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,此时,政府引导基金起到的是辅助作用。例如为社会资本创造更好的信用环境;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、中介服务以及科研服务;还可以通过为小微企业增信来提高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投资的意愿。
最终分析结论(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):
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,基金就一定要按市场规则运作,而政府则要适时退出,让利于市场。